【我身边的好老师】薄茂林:想为学生点亮一盏明灯

发布者:记者站编辑组发布时间:2018-10-15动态浏览次数:614


想为学生点亮一盏明灯

                                           ——访涪陵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薄茂林

入职不到两年,薄茂林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在Chemical Reviews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一直钻研材料科学领域的他,对金属电子计量谱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他指导众创空间的学生团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国家级立项1项、重庆市2项,指导学生发表SCI论文2篇。今年9月,薄茂林当选涪陵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这位热爱科研、喜欢帮助学生的薄老师说,他想为学生们点亮一盏灯,照亮他们走向学术研究的路途。

  薄茂林(右三)带学生参加学术会议

传道授业,他是学生的科研引路人

今年1月,薄茂林科研团队里的学生周俊权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先进功能材料的子刊Advanced Theory and Simulations发表一篇SCI论文,得知学生论文采用的消息,一贯平静的薄茂林高兴了很久,他知道这对周俊权来说有多不容易。

201611月刚入职的薄茂林认识了这名学生,辗转知道了他的情况,内向、不爱与人来往、成绩靠后。薄茂林决定帮助他,让他加入自己的科研团队、无课时带他参加学术会议,亲自指导他的学业和考研学习,周俊权也没有让老师失望,成绩稳步上升,并坚定了继续学业的信念。

薄茂林说,他最想成为一个“开窗户”的老师,为学生打开新的视野,启迪新的思路,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帮助他们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薄茂林吸纳了一批想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让他们进自己的团队学习,经常带学生参加各种材料物理化学的学术会议。指导团队的学生时,薄茂林非常严格,他规定每两周开一次组会,要求学生们以PPT形式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他会逐一点评指导。薄茂林思维很敏锐,常常提出很好的idea与学生分享讨论,学生有创新的思路时,薄茂林及时肯定,团队一同讨论确定是否可行,偶尔有学生松懈了研究,薄老师也会严厉指出,及时纠正。

小组汇报“沙龙式”的研讨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督促研究进度,更有利于课题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薄茂林认为,要重视对本科生科研兴趣的培养和教育,严谨的科研作风、勇于怀疑批判的精神、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是本科生需要努力的基本素质。

正是这位严格的老师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学子,薄茂林与学院老师合力指导,带领学院的学生们参加各类重要赛事。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荣获重庆赛区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总成绩位列重庆市参赛高校第二;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中,该院学子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并获全国唯一的特别奖。

甘于平淡,科研工作者需要脚踏实地

这两年,薄茂林已经没有了节假日、寒暑假的概念,他说每天睁开眼睛就想着去实验室,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做实验、测量、写论文、备课上课……薄茂林笑言:“连梦里面都是一些实验画面。”他很热爱他的研究,今年他的科研成果《锂和锂钠合金纳米颗粒不同温度下结合性能的研究》获得了重庆市科委的奖项,这项研究就是把不同温度的锂钠合金的结合能用计算方法模拟出来,而且可以预测其成分变化,找到相变的温度。为了这个课题,薄茂林计算了无数次、模拟了无数次,遇到研究的瓶颈阶段,他一度想要放弃,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只差最后一步了,不能说放弃就放弃”,当实验结果出来时,他兴奋得像个孩子。

马克思有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崎岖小路上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从学生时代开始,薄茂林就明白科研道路并不容易,每天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阻碍,这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与勇气。“走这条路,更要静下心来,甘于平淡,科研工作者更像一个坚守的思考者,不断思考、不断发现、不断解决问题”,薄茂林觉得这样很充实,他说能全身心投入自己喜欢的事业,这是一种幸运。

申请基金、修改论文、开研讨会、钻研艰深的材料计算领域,薄茂林说每每投入工作,便觉得时间流逝得飞快,往往回过神来已经到了深夜。两年来,凭借勤勉和付出,薄茂林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重庆市优秀科技论文和涪陵区科技论文一等奖。此外,薄茂林担任重庆市超常配位键工程与新材料技术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致力打造“超常配位键科学团队”和培育“计算纳米材料科学团队”2个科研团队。

教书育人,他把前沿研究带进课堂

来校两年时间,薄茂林上课272课时,出版物理教程“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主持参与各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项。繁重的科研工作中,薄茂林也不敢松懈课堂教学,上课时,他总是留意每一个学生的状态,根据学生听课情况调整讲课节奏,不“满堂灌”、不“照本宣科”,抛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每次上课至少提前十分钟到教室,这是薄茂林给自己定的规矩。薄茂林的课从不囿于课本,不但要把基础的知识点讲透,还要为学生延伸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晦涩的知识,他每次都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或图文结合或动态展示,他认为大学课堂不但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思想的传播。

作为老师,薄茂林对学生有很多期望,他希望学生们能在大学精进专业、积累知识和阅历,学会思考人生,确立人生目标。薄茂林说,在大学里,第一件事情要学会管理时间,集中精力高效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不虚度光阴;第二件事情要学会用心坚持,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书,或者跑步半小时,也许一天两天差别无法显现出来,但三四十年之后的差距是巨大的。这位勤勉刻苦的老师,正如他对自己的期许一样,用实际行动为学生的成长点亮一盏明灯。

(新闻中心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