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膺担当·2024三下乡】传承非遗文化 建设美丽中国——长青青白鹤青年薪火相传志愿服务团开展“三下乡”非遗文化传承活动

发布者:卢俊发布时间:2024-07-16动态浏览次数:10

近日,长江师范学院长青青白鹤青年薪火相传志愿服务团前往涪陵区大木乡,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文化传承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提交担当作为的青年答卷。

大木山歌,守正创新发新芽

山涧回响古谣音,非遗诗歌荡人心。三下乡活动的第一站,志愿者们来到大木乡宣王村,跟山歌文化传承人吴兴华请教学习,听他讲述大木山歌的坚守创新。大木山歌以一种自编自唱的形式,保持了原汁原味和地域特色,还颇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她以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为素材,是老百姓多种情感寄托的纽带。吴兴华兴奋地说,近年来,他将党史内容融入大木山歌,自编自演了很多首时代新歌,乐此不疲地到处演绎传唱,在欢声笑语间讲述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很受村里村外人们的欢迎。

大木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大木将继续深入挖掘大木山歌的历史精髓和地域特色,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在用心保护中主动创新,在演唱形式、表演程式、曲目编排等层面用心用情做好不变, 让山歌文化发新芽、添生机、显本色,绽放时代色彩。

指尖缠花,千年丝韵注活力

在传承和调研当地非遗文化的同时,志愿者们还为当地小朋友带来了外地的手艺——缠花。

他们精心准备了PPT,戴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成品,以湖北省英山县的缠花工艺为主,介绍了它的历史、特点、应用场景等。小朋友们早已被姐姐头上的缠花吸引了,听了讲述更是按捺不住自己,纷纷围上前来,指着桌上的金属丝、纸板、丝线跃跃欲试。

画样、剪样、缠丝、串珠、固定、造型,志愿者一点一点教,小朋友们一步一步学。一丝一线,传递的是中国优秀技艺;一线一缠,编织的是孩子们的梦想。他们拿着自己制作的缠花脸上洋溢着自豪,高兴地插在自己的发髻上,有的悄悄告诉志愿者,要回去送给妈妈。艺术与美德的传承竟不期而遇。

笔墨飘香,书法春秋传风骨

挽袖运笔,泼墨挥毫,一笔一画,尽显中华文字魅力。此次三下乡,志愿者团队专门推选了已经考取毛笔八级证书的曹文静同学做主讲人,一年时间里她就获得了各级各类书画大奖近10项。深谙书法文化的她安排起活动来自有一套。

她叮嘱小朋友们背打直、臂舒展,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是写好书法的关键,告诉他们只有正其身,才能修其行,方能习好字

她要求大家要一笔一划、横平竖直,跟其他志愿者一起手把手教小朋友习字,还如数家珍地讲述了书法历史中的故事:秦朝大将蒙恬发明毛笔、王羲之的墨池和经典作品《兰亭序》、唐代智永禅师的笔冢”“铁门槛”……小朋友们听得入迷,她讲得也入神。书法文化连接起了古今、书法精神撒播开来。

传承非遗文化、见证历史变迁,撒播文化火种、赓续文明血脉,三下乡活动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了。长青青白鹤青年薪火相传志愿服务团的同学们都说,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大家前期调研充分、活动开展顺利,收获更是满满。接下来,他们要写好关于大木山歌的调研报告,再更加深入挖掘缠花、书法等的文化内涵,为以后的志愿服务活动充电,要自身作则,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奏出更响亮的青春乐章。

(传媒学院 文学院 供稿)